“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古人对亡家颓势庄国的悲哀凭吊。诗人作者在感慨昔日兴旺发达后,却走向衰败的心理愁楚。小桥、流水、人家,当然是这户几百年或几十年前其祖所开拓的美丽庄园,后次这家人可能由于生出了败家亡身的不肖子孙,内部纷争不断,各自走上了不归之路;或许为了争讼,为了取得祖产,而自相残杀,失去了人性的善良,也失去了生命继存的出发点和归宿——家终于被丢弃了。家成了枯树、昏鸦伴着夕阳,均遮隐在没落中。这是为什么?作者站在蒿草丛生中,也站在流水涓涓的桥边,思着人的生存之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乐融融。”
家兴家败,大都逃不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周期率。孔子和孟子,两人都是自幼丧母,宋时抗金名将岳飞也是儿时就失去父亲。但这三位历史名人,幸运的是有一位伟大、坚强而追求未来兴家的贤良母亲,孟子幼时也和多数儿童一样,玩心不已,经常心猿意马,小猫钓鱼是小孟子得手戏。孟母在心中一味地琢磨的是:如何让家业从衰败中从新辉煌起来。这种信念的催促下,他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儿子孟轲的成才之上。当小孟轲,贪玩游戏时光,不思读书进取时,善良的母亲十分气愤,就当着孟轲的面,将织机上的布,用剪刀剪断,孟柯见状好奇地追问:“娘,好端端的布,你为啥要毁坏它呀!你不是说卖了,换作生活计,供俺读书吗?孟母含泪讲:“要布有啥用,这是自毁前程呀!像你一样,该读书的不思学习,还有什么美好前程呢?我就是学习你呀!”孟轲听后,羞愧难当,痛定思痛后,全身心投入到枯燥无味的读书做功课中去了。在母亲和儿子孟轲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家终于成就了孟轲为圣的辉煌。这家的奋斗史被《三字经》记录下来:“昔孟母、断机杼,择邻处.......”家道中兴的典范成为历史佳话。
岳飞的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则更加严酷,自从失去了父亲的岳飞,在母亲的严教指正下,慢慢懂得了人生之要,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少年的岳飞似乎更懂得母亲的心思,按照母亲的心愿伏脊让母亲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这一誓言。从此岳飞走向了“未敢忘国优”的成才之路。
不是所有的家都有育儿成才的道德和胸襟。清代的《宣讲适宜》这本劝善书中有一则故事:刘家洼村,有一户人家,这家有一刘张氏,年青时与丈夫生有一子,起名叫刘吉嘎,不久丈夫病逝,刘张氏熬寡受贫,将唯一的儿子养大成人,儿子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妻子,他小夫妻过的如漆似胶,恩恩爱爱,母亲刘张氏心中自然也满意。但儿子一门心思倾向讨好于妻子,对于衰老母亲感情也渐行渐远,母亲每每想到往日对儿子付出的艰辛,就凄然泪下,常常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整天闷闷不乐,一筹莫展,有一天头皮发痒,用手一挠,竟落下了许多小虱子,见儿子忽然回家,她用嘶哑的求告声音说:“吉嘎、吉嘎,娘的头痒痒,你为娘洗洗头,梳梳头吧!”儿子看了蓬头垢面的娘,不耐烦地翻了一下白眼,转身刺溜钻进了儿媳的内屋,屋内传出了两口人嘀嘀的嬉闹声。外面老母由于眼花耳聋确不识趣地呼叫哀求,非要儿子来给她洗头治痒痒,这厢不停地呐喊,那厢尽鱼水之欢的儿子听得烦了,起身气狠狠地对母亲炸雷一般的说:“我的亲娘哎,你叫人安生安生吧!你头痒,又不是一痒就死啦!咋呼啥,头不是痒吗,叫我回屋拿把斧,头放在锤布石上,砸砸不就不痒了......”说毕拿一把斧头,到母亲眼前晃,母亲虽说眼昏花,但还是认出那个是个铁家伙,就不在做声了。
一日,刘吉嘎在集市上,贩卖的货卖了个好价钱,很是得意,到杂货铺买了娇妻爱吃的油旋馍,小荆枣点心,油炸元宵等东西背在肩上一路小曲儿往家奔。日西落,刘吉嘎望见村子灰蒙蒙的轮廓,迎面走来一个老汉,定神一看呵!是邻居刘缠磨,此人无论见到谁,不沾点光,绝对让你过不去。有一在荒年,年幼的刘吉嘎,对人不明就理,端着一碗豆浆面条蹲着准备吃,谁知这只寻腥猫刘缠磨竟顺着饭香到了眼前,围着他嗅着气地往他面前凑,小侄长小侄不断的甜言蜜语地叫,谁知假让客的刘吉嘎却遭了个热粘皮,吉嘎一说:“你吃了没?”缠磨头就马上接过碗,三下五除二的,将这碗汤倒进了他的肚里,伸手捋了一下大嘴巴,喜滋滋地说:“你娘手艺真不错,做啥啥香,再盛一碗。”不要脸人就说出那不要脸地话,气的刘吉嘎,转了去。
今天真的又是这个货,心想:只要他看见俺背的是吃食,一准又要被他抢个鲜儿。主意已定,转身隐进了高粱棵深处。胡乱找个地方挖了个坑,把袋子埋了进去,心说:“天还早,说不定家里那个死老婆子,又要问东问西,问的细了,非得点心拿出来给死老婆子,那咱金枝玉叶的媳妇一定不高兴,道不如先回家等天黑透了,再取回,神不知鬼不觉,说不准,能弄她个高兴。”安顿停当,径直回家去了。
刘缠磨见刘吉嘎行踪诡异,起了疑心。到刘吉嘎刚才的地,一看是新动的土,用手一刨,吓!是个装东西的包,翻开一看,全是好吃的,全吃进了肚子。暗自思量:刘吉嘎这小子是个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坏货,今儿非治治他不可,。于是把粪篓子中的干牛粪取了些,当油旋馍,将羊屎蛋做了小荆枣,又取了驴粪蛋当了油炸元宵,依次原样包好,放入袋中......
半夜三更,刘吉嘎背着东西闪进内室,媳闻听动静说:“谁呀!”刘吉嘎轻声轻气地说:“别说话,叫那屋死老婆听见了,好东西你吃不成了。”媳妇赶忙起来要点灯,刘吉嘎伸手制止说:“死老婆见灯明着又该来絮叨了。”娇妻闻言默不作声,只等去享受丈夫带回来的美味了。刘吉嘎伸手从袋子拿出一包油旋,摸黑解开,拿到一坨油旋递到妻嘴上,妻子也真儿真地咬上了一口,娇滴滴地说:“吥!啥东西,跟牛屎一样的味!”刘吉嘎唯恐拿错地说:“嗐,是不是埋坏了,你吃那个小荆枣吧!”说着抓了一把,安到妻嘴里。妻一嚼,满嘴臭,喷了出来。又尝油炸元宵,亦是臭不可闻了,当刘吉嘎想解释什么。媳妇伸手点着了灯,一看一地牲口粪。妻子一伸手给刘吉嘎一个大嘴巴……
刘家湾的故事证明了一个理儿,有好田地不为富,有好子孙才是福。常言道:男人修路,女人修肚,男人修贤,女人修德。竹杆戳房沿辈辈传。孟母修了一个大圣人,岳母修了一个大忠臣。我们侯寨人也应仁义礼智信的修德聚善。有人因为拆迁对祖产挣的死去活来,有人为父母那二百二十平方置换房明争暗斗,不知可否……,但侯寨一组郭松振这一枝家族却在不声不息中,五兄弟、五妯娌平平和和解决了赡养老母亲的重大问题。从而赢得了全组男女老少赞扬。
笔者在年幼时曾经在60年时,给郭松振家拜过年,所以至今时常关注他一家族的过去和今天。郭松振年青时,从合作社起就担任队里和大队电工,他热爱这份工作,并兢兢业业干了二十多年,他总是对社员乐呵呵的,谁叫他接个电灯泡,扯个线,总是说:“走!”群众没人说他个不字。在他任期内,全侯寨大队没发生过一起叫人触电事故。五八年大队搞了个沼气发电机组,由他维护和操作,在他精心维护下机组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侯寨争了光,并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当时侯寨人连电的气都不沾)
郭松振对其下的五个儿子也要求很严。并培养出了五个知理乐事的五个人才。长子过贵宾作了村医生,次子郭贵章当了乡电管所的电工,郭贵林当了兵并在对越反击战中出了国,第四子五子,也是本分的居民,妯娌:朋新美、王新风、刘秋勤、孙端玲、代秀云也都继承了良好的家风。
老宅是郭志林、孙书秀和母亲一家住,当然老宅大于0.25亩,按拆迁政策母随其院。也是郭松振(亡故)妻郑美勤110平方应得权益。五个儿子儿媳对母亲的权益,没人耍刀弄杖的去争去抢,而是在老大哥郭贵宾的主导下商商量量,不吭不哈地摆平了。五一五剩一,每家伺候一天,轮流值孝。母亲郑美勤现在已86岁多了,常年有病,但在五妯娌侍奉下,身体依然健康。就一些人家庭纷争不止来比较,郭松振家后人,应当堪称侯寨人的孝悌楷模。孔子说:“慈善之家多余庆。”老百姓别的不图,就图的是安安生生,图的是吉祥如意。
当三委领导听完我对拆迁工作人民调解的汇报后,党支部书记说:“家庭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细胞,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点,更是社会的缩影。全社区的关注点,着重点都在于一个个家庭,家庭富裕了,文化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扎实。我们可以做许多工作,但要培育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唯有家庭才能撑托起育人的重任。你看,没听说那个村组,养育出哪个大学生。都是一家一户的功劳。孔子谁培养的,孔子的母亲,孟子不也是孟母吗?毛泽东这么伟大的举世人物,若不是母亲,能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吗?党教导我们,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密切联系群众,其实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平日里缺乏眼睛向下的姿态和悉心体察的眼光,更缺的是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什么叫全心全意?群众的甘苦就是我们考察的对象。时刻体会悉查人情事故,念念不忘坚持循天理,万物相安于知足,灭亡于贪得无厌。《易经》称”道济天下“,而儒家就称行道济世,或济世安民。船翻了,要保护船怎么可能呢?所以为天下的公众人物,最应忌讳忘不了自我,忘不了自我就没有办法为天下。干部、党员也是从家庭里走出来的人子。是家庭的结晶,一旦从职于公,他要舍小家为大家,因为你是站在各个家之上的公众人物。舍是义,求私利就缺失了大家这个公义了。所以从家走出来的人,理应当个公众的谦谦君子,要为大家,而不可专为自己的小家。这个转变就是修身炼志……
社区主任说:“社区就是上了一个层次的家,当干部要是停留在自个家的立场上,就是愧对了自己的父母,愧对了社区的所有家。所以在向先进,向善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对得起千万家。一碗水一定要端平,不搞亲亲疏疏,那样这个大家就不会不和谐。因为大家就是我们的母亲父亲。”
郭铁汉/文
2016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