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 页 | 概况 | 村、组干部分工 | 开心农场 | 村务活动 | 老年协会 | 党建工作 | 创业先锋 | 规章制度 | 文化活动 | 党的群众路线 | 财务公开
当前位置:村务活动 >>> 最新动态
 
鲲鹏一跃八万里、乘势腾飞迎新潮
—侯寨社区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大会”纪要
来源:侯寨社区 | 发布时间:2016-01-04 | 选择字号:
 

 

    2015年12月22日上午市委党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中州大学张豪教授在侯寨社区,对侯寨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讲解五中全会会议精神。
    会议从上午8时40分开始,到11时结束。张豪教授对五中全会所提倡的主题精神理念和主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式尽快了详解细说。并联系国家当前发展的“一带一路”及河南省中轴式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他以通俗易懂的演讲方式,把“全面小康”的意义和目标演绎成可触可感的可视图表和生动的画卷。他以感人的激情和言辞的精道,化为沁人肺腑的甘泉,又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重心长的话语,撬开了与会人员的诸多心绪困惑之门。
    张豪教授开讲发声,我们在他犀利而震撼人心的洪亮嗓音下,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只有他的声音在会堂回荡外,连人掉一根针的细小声响,都会进入人的耳蜗。一个字静,一句话,话语如雷,听者心平似水。所以近两个小时会议里,云者如松涛沐风,闻着像圣坛之下之徒。
    张教授开场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全中国人想什么呢?侯寨人想什么呢?可以肯定那就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群众的寄望其实就是富裕、幸福、快乐的生活,群众有所呼,党是五中全会就有所应。老百姓的企望,说到底就是:“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望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的更好,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个亮点,就是提倡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着重倡导以小微创新,以家庭、个人、创造为支持的新突破点,去迎取新经济高潮的到来。意在用行政的经济的政策组织动员方式方法去调动起亿万人民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原有的旧传统生产方式,得已彻底转变到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中来。过去办一个公司门槛多且高,使许多怀揣创业梦的人被拒之门外,今天则是另一番景象,注册实行备案制,只要你愿意,政府部门,就必须实现立刻办的简便。这样你的创业梦想就可以与中国梦同步而行。
    协调整治经济体制,司法改革等及整个国家各级改革同时同步协调进行深层次改革,以保证亿万人创业的顺畅与安全,使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把属于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最终实现国富民强,达到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目的,使中华伟大复兴梦最终得以实现。
    绿色?是生存宜居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的天地,不能再搞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的方式......
开放?继续对外开放,还要继续对内开放,把亿万人民的创业积极性调动起来,吸引外资,不仅是普通行业 、服务业对内外开放。同时也要对特殊行业实行全方位开放,例如大型特大型垄断性行业进行,以股份制为特点的开放,去吸纳私有个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同时去分拆一支独大的垄断。以此推动和建立这些巨无霸的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体制的市场化。使得传统企业一改少慢差费的窘境。恢复他们应有的参与竞争的活力。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如,电力、铁路、军工等垄断行业,让他实现回归到参与市场竞争的本位。
共享?是这次大会要确定的目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已居美国之后的第一位,人均产值已突破10000美元,习总书记讲:要使改革开放的红利,让全体人民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形的,应当使每一个人,可感可触,这就是分享的真正意义。但是由于不平衡、不协调,贫困差距依然很大。为了减少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实行普惠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对贫困弱势群体实行国家兜底的保障体系。这里分享的是慈善救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慈善,全民医保,为13亿人口建立起来全世界最大的保障网。当然这张分享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略显单薄,正是及此,所以为了追求更大更厚实,更能包揽中国人所有困难的结实可靠的幸福网,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只能去靠每个人的诚实劳动和创造,去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到那时,中国就会赶上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到那时我们的人民分享的将不是现在的水平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并且不让一个贫困生因缺钱而失去人生起跑线上的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办法,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展中国“智造”。增强大国精密智造,品牌制造的大国工匠的真实力、真本领。中国目前只是世界制造大国,仍旧与“智造”强国相距甚远。人人手中的手机,人人所开的小车,大部分核心动力部分基本上都是外国“智造”。“富士康”年产手机上亿部,但核心技术并非中国的。大街上绝大多数汽车,中国只有其外壳,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深度智造,这就是我们的短板,也是发展追求方向,靠什么,要靠教育。
    三大红利,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去实现中国梦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奇迹”,人口红利至关重要,教育无疑担当起了高素质劳动创造队伍,才使中国生产结构发生质的飞跃。改革红利,农民收到的也最早,最实在,土地大包干,给农村带来的是解决温饱的大实惠。城镇化红利,虽然是一个历史进程,最先得到的是城中村,让许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农民在合村并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以上这些都是可感可触可得的实在。
    笔者虽已至耳顺之年,但也和与会的党员、代表、干部一样,都有深切的体会。当下侯寨村处在大都市发展圈内,也要去迎接那城镇化的浪潮,去赶上乘坐大工业化,城镇化这趟特别快车。甚至什么时候登车,也仅是个时间问题了。无疑,除了带来收获的喜悦,也将会带来离家背井的苦愁和失地的乡愁。在毕竟大江东去流去,为什么个体的人在潮流面前,总是有点惊慌,有些惆怅和苦涩?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随波逐流,方可安然。在势的面前,人总是微不足道,并渺小和无足轻重的,顺势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欧洲和北美洲的三百多年前,也有工业化带来跑马圈地的情形。因为那是资本力量的初始阶段,土地成了扩充大都市的重要要素。许多失地农民被驱赶着,被迫加入无产阶级队伍。过着吃早没晚的苦难生活,法国人文作家莫泊桑写了《我的叔叔于勒》,还有卡夫卡写了《变形记》,写的也是城市中失地农民的种种遭遇,雨果的《悲惨世界》对此也有详细的描述。还有南美人文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的也是这样的情形。人类的历史一旦进入以资本为总推动力的阶段,带给人们的一定是苦难和不如意同伴同行的“零和”结局。一些人得到了,一些人失去了许多许多。客观的人类发展、对后者从来都是不管不顾的。没有历史因为一些人的主观不情愿,而去停止时代的大势发展,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这是资本阶段的文明史,由此才奠定了如今发达国家的超级文明和超前的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这似乎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拷问。这一课题又犹如在问,水为什么要涓流和不停的奔腾。因为水和时间一样,存在即生命,存在即须运动,没有运动即没有生命,有生命就要应对发展。去追求更大的利益梦想,才能托起人类社会发展本身。人性的本身隐藏着求新求变的心理,这和水流一样,每日充满着喜新厌旧和审美疲劳的厌倦。如中国古代神话《后羿追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西游记》中孙悟空们的新奇新鲜感,去追逐“日日新,苟日新,做新民”的快乐感。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容易生成疲劳。久住天堂的人,也会产生许多困惑,如玉皇大帝的七仙女,久住就生厌,心生不满,非要到人间,寻夫嫁牛郎。在城乡差距极大,生活两重天的计划经济年代。在乡下的农民眼中,城里人享受着票证特供的优惠,应属天堂之福了。修理地球,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在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岁月里,却能理解国家的暂时困难,即便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绝没有人抱一声怨,叫一声屈。与城里干部,城里人相比,在思想境界上亦不可同日而语了。后,尽管许多城里人被下了乡,住进了和农民一样的房舍,一旦返城,复位,竟嚷嚷了十年怨与屈,直倒苦水至今;什么住牛棚,受大苦,甚至此后的舆论、电影、电视剧,也要喋喋不休与世了。农民们这样了吗?战争年代,农民们即使是喝了瑞金红军打的一口井水,却在井边立一碑并写上,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分了二亩地就要“父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参军参战”的义举。土改后,抗美援朝毛主席一提:“保家卫国”!农民们个个奋勇当先,人人争着抢着共赴国难。在家家揭不开锅了,在兰考的焦书记向逃难的人群一喊话,忍饥挨饿的饥民,又回家和党同心同德地抗灾救灾,一如既往,无怨无悔的跟党走。在“林县人民多奇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刻,林县的母亲说:“孩子啊!饭要吃饱,活要干好!”又有哪位父亲母亲埋怨过七分人祸三分天灾呢?又谁说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炼钢铁’,砸锅收勺,被驱赶到所谓集体农庄的是社会悲剧呢!”彭德怀一为民请命、鼓与呼,一生英名尽失尽。侯寨人,没有一个人,去悲天怆地地叫怨喊屈。全国农民一听“文革”依旧还唱“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诉苦把冤申”,只是听,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从心底里没有把60年当回事,有一个人说了,民国三十一年饿死了两口,困难时死了三口,立时被大会主持人劝下了会台,并被多数群众指责反对。一听文革,农民也跟进,也敲锣打鼓相应,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城里拿棍棒,也没有人去戴武斗帽,只是安心挣工分,从事劳动农业生产。这是什么景象?是什么气派?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说过:虽然农民脚上沾有牛粪,身上有熏人的臭味,但比起知识分子来,心里比起这些人不知干净多少倍。说的明白点,农民知道满足,知道敬畏和感恩,已故人文平民作家路遥的《平凡世界》写的就是农民的特质。老舍《四世同堂》,《骆驼样子》反映的也是我们民族淳朴与和善。相比之下,法国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写的社会底层的人要比“高尚者”更高尚的品质。所以说侯寨人也是一群特别能劳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时代英雄。“城里人”在此之下,要相形见绌了许多。侯寨人虽说出身贫贱,地位卑微,即使有“病”也从未呻吟过,从来也未指望过哪个人怜悯。顽强、倔强、刚毅的性格成就了侯寨人,这一性格也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性格,在苦中仍不失人之根底里的乐观与豁达,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线生活出路的希望,绝不会怨天尤人。而拥抱生活的今天,去追逐光明的未来。虽然我们曾经历过无数苦难,却没人刻意记忆它,心中总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兴奋无比。
    侯寨人,只要谁搭救过我们,哪怕是付出的是举手之劳,点滴之恩,我们就会涌泉相报。1949年土地改革,均田分地,侯寨人就要扯着喉咙唱《东方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主导下,侯寨人又重新获得了土地承包权、使用权。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侯寨再次赢得了生产、生活的解放。《春天的故事》成了人人心中的歌儿。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五年了,侯寨又迎来了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的热潮。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市的发展也疾速地在迅猛扩张。离大都市较远的我们,虽然没有赶上前三十年城镇化的时机。
今天即将要赶上这趟合村并城这个集了。是幸运的,是喜悦的,但也将伴随着诸多的困惑和忧愁,这种种复杂心境,外人,局外人是难以感触的。百年故土,百年老屋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苦乐到了今天,里面充满着开拓生活的激情和数不尽的苦难血与汗,凝结的祖孙互爱互敬传承之情谊,也存在着邻里、家中兄妹之间挚爱与情仇恩怨。一草一木,一石一砖积累着几代人的辛勤和不尽的血汗记忆。事事处处总关情。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情。怎么说拆就能拆得了呢?
    年轻人,因涉世不深,可以轻松应对,都是心仪向往财富的缘故。老人则是另一番情愁了。邻村七十岁以上老人在故土难离情结下,即便因年迈不受异地租户欢迎,而住进所谓的照顾性“公寓”。由于远离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远离了合家的欢乐,他(她)们即便有社区关爱的呵护,因缺亲情就很容易产生被遗弃之感。孤独感,悲切感也会油然而生。一定会像孔子所描述的那样“老而不死,是为贼。”贼人总是孤独的,梁上君子只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老年人若此,寿命一定长不了。经验告诉我们,老年人在四世同堂的环境里,可以延年益寿至百年。但孤独中的老年人,可能生命的过程,一定在加速生命归程。所以说拆迁,是人文关怀的过程。拥有老年人生命再支配权的我们深思熟虑了吗?说什么也不能因为拆迁,让“亲情”把老人当垃圾一样给丢掉。
“合村并城”拆迁是个庞杂繁琐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面对顺利也同样要面对困难和阻碍,其中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开诚布公行使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有一着不慎,可能就会酿成难以弥补的漏洞。就会伤害多数人的利益,给群众感情带来伤害,得不偿失的错误就要铸就终身缺憾。”以上是党支部、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对社区干部的提醒。
他还反复强调:“人在得意时,理所当然地,就要想到不得意时,有了焦虑和忧患,干部,当权者才能内省,要不然,一旦一时糊涂,入了墙狱再悔恨,还有什么用呢?要对群众多些真心,少些虚心假意,要抛弃“官本位”多些“人本位”的思念,我想,拆迁再难,也可以顺利闯关……。”
    2015年12月22日后,侯寨三委一班人利用假日连续八天到已拆迁村,实地多方位的进行深入的调研,撷取了许多邻村已拆户的种种拆迁方案,一走就是十个村……
 
 
 
郭铁汉/文、图
2016年1月4日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侯寨社区 邮编:450062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6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