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前旗帜鲜明的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他还创新的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是富裕的,不要怕讲富裕。实现这种富裕,既要创造生命力的条件,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了又要创造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邓小平的伟大旗帜下的行进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立场。也就是两个不变”。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就全国而言,邓小平的战略布局,已成为历史辉煌。但就候寨的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家庭的丰衣足食和个体的丰裕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就候寨村组集体组织的公共积累和集体公共财富积累应是零积累或是负积累。也就是说,候寨村的财富,村组两级的贡献率为零或表现的负增长。说明了,公共行政所需求的资金,绝大部分,一是吃群众,二是吃上级转移支付的。改革开放的前二十五年村组两级的村党政干部,组长和组委会全吃的是各家各户所上缴的公余粮。这就是所谓的吃群众。
从2000年起,国家是施行免去一切附加到户的田亩农税,村干部误工补贴和办公费用,才转由政府转移支付承担。一旦村组两级要举公共之事业时,其费用就要靠化缘自筹。对村组的这种举事难,惠民难,助民生更难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村提质增效,凝聚民心的实际难题和发展困惑。
当要对群众实现领导力,一是给予物质的帮助。二是与以指导。这两点是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基本方法。怎样联系群众?怎样说服群众?怎样取得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空手套白狼,空口说白话行吗?群众要的是切身利益的“获得感”和直接的体会。今天人民因为有土地,获得了温饱,并逐步富裕,那应是国家层面赐予,使人民感到党和国家温暖,老百姓只能对党国家感恩戴德。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与候寨村组干部无任何关系。因为现任和历任的三委和组委无任何牵扯,只有华西村、竹林村、南街村的农村干部可以认为是他们做出了为群众的奉献,试问,我们有资格说给群众提供了物质和指导的帮助吗?对此,不能说很自信很实在。所以他们怎么说都没过!我们就没资格说,我们给群众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实惠吗?
从这一点来评判,候寨的领导班子,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无功无业的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经不起任何风浪的激荡。执政的风险,就隐藏在每个人的脚下,在改革初的二十五年中,那时候还可以靠狠、凶、势这三条去糊弄老百姓,那时的人们尚处在个人顾个人的承包土地上,大多数人并不怎么注意村组的政治,今天就不一样了,公共意识逐步觉醒,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富起来的一大部分农户已有了打官司和依法维权的经济实力,也有了弄事的底气。过去是群众怕事,怕官,当下法制意识已不可与往日相比了。再加上群众对物质、精神产品需求日渐高涨。
所以说,群众对干部的期望值更高。台湾的龙应台女士说:“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如果我们的干部再抱残守缺。听过去曾经的执政人,那老一套,靠封建家族势力,靠一言堂家长式作风,靠胡弄人过行政日子已经成了夕日黄花。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履新时代。以往的团团伙伙宗派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土围子的方法去行政,去胡弄老百姓,那就是飞蛾扑灯,死路一条。现在周边村的倒台村长就是例证。可以说依旧行政的路是行不通的。
邓小平说:“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相对应的候寨村组两级集体一穷二白也不是事儿。戴着穷帽子不光荣,不使集体富裕,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老百姓没有获得感,就难以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和理解。这样群众就会对我们持观望态度。我们的根系就难以扎在他们中间,密切的干部群众关系又从何谈起。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就是春秋管子之言,候寨社区和所辖六个集体组织,都是正而八经的生产经营组织。除了具有自然自治性质之外。它还具备经营经济和发展财富的特质。只是其中主导者,执政者是否懂得其中的奥妙而去挖掘与否?新乡刘庄的史来贺就有先知先觉者的先见之明。山西昔阳的大寨的陈永贵,也在贫困中挖掘出了一片天空。候寨第五届三委也有力所能及的建树,往东一条平坦的道路,第五届往西也建造了一条平坦的道路,使候寨与寨上告别了晴天一身尘,雨天两脚泥的历史。还重建修茸起区级重点文物单位,候寨郭氏祠堂,这些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用得上的实惠和获得。包括第七届三委招商引进的四路公交等,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群众的利益需求的期望值也在随形势的变化而又提出新的要求与寄望。因为这是基层民主给予了他的票决权,这也是发言权。作为被委托的经营干部,在相比较中稍逊一筹,下一届可能就会被选民弃之不用。因为在这个特定熟人社会,平常谁也不愿意指责你的不是,你再对不起他,他都会把愤怒埋藏在心中,等待着那有朝一日。三年一任期的设计,就是国家设计出的维持社会稳定,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最佳行政方案。所以凡是处在风口浪尖的民选干部,都要拿出浑身解数,去为群众谋取最实际最切身的利益,而不可做一个无知无畏的利己主义者。除一种人可以继续糊涂下去,就是下届我不干了。余则就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去创造业绩,创造普惠的财富。
经济社会,伴随的运动的形式,就是竞争。政治社会也必将是竞争形态,生产力的愈发发达,生产关系属性的政治结构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候寨也绝无例处。然而有人揣着官商的两道通吃的雄心野志者,当然他们也是社会顶级聪明人士,借民选之机,赢取了一时选民的芳心。但是他们并不具备公众人物的基本素质,缺乏吃亏精神准备,抱着“当官不发财 ,请我都不来”的私念,群众委托的代行权利,成了自家私营店,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对党、对组织的教育全当耳旁风,什么组织纪律,什么法纪警示教育全不当回事,利令智昏,疯狂至极,即是出了点贪腐小节,拿钱去摆平,一来二往,习惯成了自然。最后在权力的怂恿下,终于纸包不住火了。罗沟村的前罗沟村村长演变为乡匪村霸。这些令人痛心的干部“落水”事件足以叫人警醒。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候寨也不能例外,候寨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人心标准”,就是群众从你那里得到了什么?有没有获得感。自己以群众期盼为念没有,他向往,你给与了没有,这就是“人民有所呼,我们有所应”,你应了多少?你应了就是正能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候寨党支部管委会通过不断地对干部灌输先进的理念,提高当家人的素质。以期推动候寨在今后的时期,团结一致去打造行政服务和经营财富的着力点和亮点。于2015年9月5日、6日召开了两个三委委员会,并于7日上午8时召开了《周初督导会》,在会上支部书记强调:候寨社区好比一棵果树,这棵果树是谁栽的呢?它又长在那个地方?候寨一群干部这个团队,是候寨老百姓做园丁,培育出来的,也是他们花了功夫和代价植出来的,这一点不容否定,没有百姓,缺了三千口人,有这棵树吗?那么细心想想,百姓植一棵树要干什么?他们绝不是为了观赏,而是期望这树能结出供人们品尝的甜蜜的果实。要不然我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凭什么老百姓要忙忙张张种这种树。凭白无故的事是没人干的。从这一朴素至理中看,百姓要的是可吃可卖变现的果实,谁也没工夫跟你玩家家。他们盼与日常生产息息相关的是收获。如实惠、如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二次分配的物质和金钱,提供各项意想不到意外的公共建设等。这样才无愧于园丁们的信任和点赞。如此社区这棵树才有价值。如果我们各项的目标,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来人,只闻乐器响,不见台上舞,就是上下不道,左右不连,就产生了肠梗阻。有时我们连声都不发,就是懒政和不作为,按俗话说:不剪毛,不攒粪,连喂头羊不如。有什么用呢?这就是价值思维。在政为事,,是一种美德,如不干事,不干应份的事,这算什么呢?“他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琐碎、繁重、困难、艰辛、付出,凡有为者都会在成长中增长才干,修心养性,重塑自己,锤炼意志,察明方向,在历练中确立人生目标,基层使人获得执政合法性,稳固的干事基点,群众是立足之基。机会难得,这个特殊舞台只能由公众思维的人去表演,唱出最精彩的人生,凡心怀叨菜获不义之财的舞者,这个特定舞台就是一所地狱。这个人就是囚徒。谁若怀疑这一判断,周边倒台干部就是前车之鉴。
群众盼发展,盼富裕、想便利、要幸福。——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不这样,你就不会念群众的好,难以有甘当小学生的低姿态,去争取到人生的成功。为了团团伙伙,为了一己理定的私欲追求。企图与正义去较量,做无为的枉费心机。一定是一道下坡路……
郭铁汉/文
201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