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自2012年起,先是有以张富国副部长为队长的七八个人组成了侯寨社区工作队,在一年多时间里,做了许多值得村民称道的好事实事平凡事,为此侯寨的干部和百姓就一直希望上级领导机关能够继续这一帮助侯寨进一步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品味与质量的助力方式和形式。群众的这一诉求和渴望得到了满足,2013年4月宣传部接着又给我们派来了以康副部长为队长的工作队,受到了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
当时工作队的同志纷纷表示:侯寨就二七区而其城区来说,尚属欠发达区域,是一个穷乡僻壤,十分落后。村组两级的集体经济没有一片工商企业,全村五个自然村(侯寨村一、二组,三组柿树洼村,四组寨上村,五组郭彭嘴村,六组郭小庄村),这五个自然村分布在近十平方公里以内。人口近1800口人,有近600多户。在36年前是个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自己的农耕经济体社会。改革开放前群众过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紧日子。尽管干部群众做了发展乡镇企业的种种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虽村级核算的收支趋于平衡,但对于组级、家庭经济的增长,并不产生效应。百姓一直徘徊在“分分”,社员命根的窘迫。生产是靠“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去苦斗。勒紧裤腰带提着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但苦熬一年,也只得靠养的鸡生蛋,换取盐油之类勉强维持。人们只有到了春节才可上食品所买上几两肉、白面、大米此时才排上了过节用场。
侯寨地理属于沟壑纵横的丘陵黄土地,地力十分贫瘠。常年种田靠天收,粮食产量很低,每亩平均产量不超过100公斤。再加上“一大二公”出力不出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管理体制机制,粮食始终是生存的大问题。
三中全会后,侯寨百姓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当年解决了温饱,告别了极端的艰难困苦。群众从实行家庭生产体制后,人们的日子好了起来,但是经济的欠发达,人的改革开放意识滞后,再加上侯寨地处城西南,仍处在偏僻地域,也没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仅靠的是一亩三分地上的奋斗。
差距日益与发达地区拉大,侯寨依旧落后,即便有一些人赶上了开放的机遇,办厂办企业,实现了为数不多的先富起来的例子,但对于整体治穷致富而言,并未使多数人一齐富起来。这就是此年度侯寨干群和宣传部工作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问题就是区宣传部工作的工作任务和行进方向。
方向明,目标清。预示着工作队就是冲着治穷致富之路来,到让群众富起来那里去。
侯寨党支部和社区管委会及工作队员们一起研究,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评估。村级核算单位,因为权限问题和城乡土地管制度问题,招商引资是难以成行的。组级核算单位和社区一样,剩下只能打起家庭核算单位的主意。
侯寨家家户户,基本上一户一宅。经过讨论和资源对比,确定让群众在宅基地上做文章,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尽管改革开放已三十六年了,人们一致为了教育下一代,培养家庭知识型人才,以利脱贫。在这其间,解放的人们,为此拼命打工挣钱,去为人才而筹集资金。许多人许多户竟忘记了房屋资本的再造。
甚至大多数户没有将这一存量资源和致富利用起来。守着个空院子,金娃娃依旧不富裕。在工作队的点拨下,社区党支部管委会工作队一齐研究扩建,增建住宅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对照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对接,得知宅院证内可以建三层的确切信息。后对此在2013年4月,侯寨社区依法依规批准,盘活宅院资本存量,上报了七十多户的改扩建的指南。经过半年的家庭投资,许多户已将小楼建起来了, 可以用来出租盈利的方法。据粗略统计,因建房的投入达到,每户30万元的规模。这时候恰遇周边合村并城的趋势。充足的房源引来了一万多人入住。不仅如此,人流带来了资金流,汽车流,侯寨一下子繁荣起来了。
侯寨的房租热也曾引发了少数人的违规违法冲动,非法建设出现苗头。无形的市场之手是建房的功臣,也是违建的黑手。工作队和侯寨三委一齐投入到打“三非”的任务中。并到各村各户分别监督和督查,一户一份规定,一户一个通知,分门别类的指导,维持了侯寨的建房正常秩序。
如此现象是显而易见的,侯寨乡邻村的大多户都建起了超高楼房,甚至达到七层,而侯寨没有,侯寨社区即便有极个别特殊号,也受到严厉的惩处。
宣传部驻侯寨工作队,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康部长和张部长引导谷神大世界公司老总,在2013年终两次到侯寨社区一组郭福兴、耿发林家捐款3000多元,以解了其燃眉之急。
以上都是工作队一行和社区三委们一起奋斗的经历和结果。侯寨人忘不了,侯寨的大地已经铭刻着:“我的乡村”是工作队的誓言,“我的队”是侯寨三委们的口头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