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是一个调解员吗?我将回答:我是。
有人问我:你能调解许多矛盾吗?我坚定的说:我不怕。
有人问我:你能胜任这一职务吗?我说:肯定能。
因为我不仅是一位饱经风霜地点老者,更是一位党员。如果仅仅把我培育的成果告诉你,你将会怀疑其中的真实性。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有根有秧才结果的,没有一个独立的果实凭空长成。
2006年我担任了社区调解员,坚持和睦相邻,稳定社区的宗旨,从此走进了问询家长里短的民间调解工作中。
一天俩老人到调解室反应其儿媳撵他两口出门一事。经过耐心倾听,得知老两口有儿子三个,早已分家,由于格外疼爱小儿子,当初就与小儿子一起生活,待小儿子娶妻生子后,就精心看护孙子并帮助做家务,可是随着孙子已能上学了,他老两口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也和小儿子分开生活了,因为一些琐事,常常使老两口窝火。儿媳也觉得气不顺。越来越觉得老两口是个累赘。老人的“无用”成了全家矛盾点。一心一意维护小儿子的俩老人,也没脸面另寻大儿子,二儿子家里住,只得忍气吞声,依旧在小儿子家呆着,儿媳总看着他俩不顺眼,老两口也看着儿媳不顺心。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一来二去,儿媳决心撵二老出门。为此,老两口就到社区要求调解。弄明白其中缘由后,让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进行调解。在现场,老太婆一张口说话,儿媳就说婆婆找茬说她坏话,并且情绪激烈,经问询得知其儿媳是个办聋之人。很多话他是听不准的,听人说话只凭面目表情和口型做出判断。故对婆婆无端进行指责。再看她婆婆却面目不怎么慈善。一脸的哭丧像,乌青的眼窝,一说话,一副凶样子。即便讲的是好话,给人印象不怎么和善。明了此情的我当听了婆婆数落儿媳话时,我就充当翻译,并把坏话紧着变好话在大声讲给她儿媳听。如老婆婆说:秀珍不爱看孩子,院子从来不扫一下,回家一味埋怨我们的不是,等等。我故意翻译出的是:婆婆说你很孝顺,很勤快,是村里有名的贤惠媳妇,云云。起初,她看着婆婆愤怒的样子,很是不相信,对我说:婆婆说她的坏话。我立刻纠正道:你听不清楚,不是那回事。一来二去,平息了儿媳的戒备之心。使其有了继续和睦相处的愿望。从两位老人口中得知,其儿子是个有点智障之人,但知道劳动,也很勤奋能下力,也可以挣到钱。在此情况基础上,我对老两口进行劝解,告诉他们:儿子智力有点问题,这样的人,不可能找到一位十全十美的媳妇,弯刀对着瓢切菜,也算合适。换了人,儿子也就娶不上媳妇了,因此,要二老为了下一代的幸福与生存,只能将就,毕竟我们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的。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老两口也终于以成全小儿子一家人为出发点,而放弃对儿媳的=苛求。
十个聋者,九个性格不全。我又找到她家庭好友,帮组劝说他俩儿媳妇,给他们讲了为人者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终于说服她们和好如初。自打这以后,再也没有听说婆媳之间发生家庭纠纷的消息。后回访,双方见了我都乐呵呵的说:“这都是你给解决的好啊!”看到此情景,甭提我有多高兴,我忙不迭的说:“应该的,应该的!”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每个人调解员必须重视调节过程。好的结果总是隐藏在过程里面,只有认真对待过程,结果就自然而成。这就像一棵大树,大多数人关注的事鲜美的果实,而做一线防控的调解员则应像果农一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种树施肥和捉虫这一过程上来。
人民调解员绝不是万能的神。调解工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产物,既肩负着现实化解矛盾的重任,又兼顾“东方经验”继续绽放的精彩。这是一历史重任要求每一位调解员必须付出的智慧、阅历、激情和奋斗的精神,才能使矛盾的百花园中绽放东方之花是美丽。
从2006年至今起,至今口头调解400多起普通案件,调解了疑难重大案件6多起,排查矛盾300多起,我是个志愿者,也是调解员,就要做稳定防线上的一兵,勇正化解矛盾的先锋。
2013年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