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的季节,似乎晴朗的太阳显得很美。它的光辉呈现出柔和与炫丽。在它的照耀下,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郑州中航郑飞医院的医生们,显得格外靓丽且引人注目。他们一行的到来,给侯寨人免费做各种医疗服务。所以引发了社区各村年老体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个别贫困人的特别青睐,纷纷赶到社区大院接受诊疗。9时刚到,这里就拥满了许多人,将现场围的严严密密,由于就诊人多,人们就自觉的排起了长队,有序的就诊。
郑飞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不及坐稳,甚至连口热水都没喝上,就在岗位上就诊,一时忙的不亦乐乎。特别是王中华主任医师,认真细致地给每一位就诊者检查、说明病情、写治疗方案。耐心的医生真是百问不烦,百解不厌,有时他凝神聚气在把脉,一会又对病人详解病由,直到对方点头称是,此例诊治才算结束。这样一个接一个匆忙不迭,劳累的他一个上午愣是没挪地。助理医生李广和内科主任张银波、外科主任王宏伟、护士刘紫岩,一个个非常忙碌。他们态度和精神感动了在场的群众,也引起了社区领导的特别关注。副主任郭志民同志特别安排组长郭利斌为他们烧茶倒水,以示敬重。
侯寨社区近些年来,由于离乡卫生院很远,又不通公交车,看病难的问题很突出。远郊的侯寨村,这里虽远离市区12公里,在有交通工具的年轻人看来,进城似乎是小菜一碟,算不了什么,但对于空巢老人、儿童、残疾人来说,排除穷的原因外,上城看病,几乎比登天还难。特别是常年卧病不起的病号更难,再说侯寨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虽然有了大病医疗保障这一说,可由于人们依然不富,这些人甚至连不菲的医疗门槛费都难以筹齐。如果是小病中病,皆以农民那特别能忍耐的坚毅去对付。这种种窘迫是城里人体会不到的。无钱又急于看病的需求,才使义诊志愿者受到乡民的特别欢迎。过去的西域藏民之所以亲切地称:金珠玛咪,亚古都!皆原与救济的供给。今天这样的感人情景再现,是郑飞送医济困的结果。尽管这种善行仅是医生们的区区举手之劳,在与城市里宗宗大事比起来,很小,可以说不是事。但对于一个困境中的病人来说,则是一场及时雨,更是雪中送炭。这就如,你给一个富人一块大肥肉,他可能显腥,予以拒绝,当你送给街头乞讨者一个窝窝头,那就是成就了一条命。
古人说:“善行无大小,德行不拒细。”在困者面前,这群医生就显得特别美,甚至光彩照人。
毛泽东很早就对利他的善德者褒奖:不因善小而为之的医道的践行者,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涉远二十里到偏僻山村的这群医生护士,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提振正能量,今天他们的义举,可媲美“当代中国最美乡村医生”!这都源于是一种传统的时代的志愿精神,对此侯寨人记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