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员做最好的”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郭铁汉 《党员做最好的》这本书是京华出版社出版,写作人是吴甘霖,邓小兰。该书是一本引导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共产党人,如何应对改革开放后【及不同于前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在新时期,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下,怎样坚持党性和区别各种个体(党员)所处的社会位置、层级时,怎样适应周围环境下突出一名党员的作用,展现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风采,使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自己生存的地方发挥出党要求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党在社会各个细胞的骨干带头作用。本书的作者试图解释今天形势下,作为生存各异的党员,所遭遇的各式难以排解又必须面对的诸多困惑。这就是书者的最终目的。 该书较好地回答与解释了做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可以做到又能体现出党员风采的这一课题。从这一点认识此书,应该认定这是本好书。除了好以外,还可以看到作者著书的良苦用心。即教导人们向善,“做最好的党员”而是以党员做好的,又规避了作者身份难以企及的忌讳。所以说作者是一位十二分聪明的学者。就我而言,个人认为作者的生存环境同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一样的,对现有的共产党员说了实在话。当一个人无力改变全局时,理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他在其文中所列人物和人物典型,都是工作生活在中下层的普通党员,而且都是没有实质权柄可要的,也就是说都是“执行者”。从这一“三平”精神出发,很农民党员的欢迎。 书中以平实的语言,像“劝世文”一样,将每一位党员导入到一个十分圣洁、气氛温和的圣境。 该书提出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又是一个共产党员人人都能做到的准则。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党员道德的最低底线。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吗?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经商、农民工务工,战士保卫祖国、干部上班等等,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谁的生产劳动成果在剩余价值内都得交税。税干什么去了,支边,救济穷人,补贴弱势群体。等等,你说谁不为人民服务?再说人除了个体独立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社会性,即互联互惠性。一个人是难以存活下去的,更别说后继有人了。例如,农民收获粮食,总不能把大垛粮食当手机用,当电视看吧!一个生产机器的工人工程师厂长,也不能把机器当粮食啃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 只要人类存在,人的个性和社会性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这叫对立统一。 自从产生了阶级,就有了阶级的自然衍生。当社会无可奈何地发展到了现代资本时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大阶级(现在叫阶层)。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资本统治时期,工人阶级(早期)要求实现自身地位的变革,以试图改变自己精神物质享受地位,(如工作环境、教育、福利、个人民主权利),两大阶级变成了两大对抗阶级。世界上最发达的西欧的资产者非常明智,他们针对无产阶级的诉求,以积极的态度给予满足,如八小时工作制,救济制度,削富税收等一系列革新,极大地改善了两大阶级的对立情绪。如今从马克思诞生至今已近200年,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美国,西欧诸国并未发生马克思所预言的工人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迹象。相反,实行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往往是君主专制的不发达国家。像前俄罗斯的苏联革命,中国的武装暴动夺取政权革命,越南、朝鲜等等国家的革命。这一点,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看的最佳。如若不进行经济建设,人民不答应,我们就站不住脚。人们常说:“狗肉朋友,米面夫妻,社会家庭都是以经济基础而建立。” 为什么,经济是整个社会基业的基础,缺失了这一基础,什么名号的社会都难以立足。 在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帜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他给我们新的变革设定了一个名号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收获,也带来了当初难以预料的难题与困惑。 其中作为执政党及其党员如何发挥不同于前时代的新作用,亦变为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整体党由党中央把握,不会错。但众多分散在各地的党怎样才能在差异性极大的地方,继续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成了有识之士焦虑的难题。 本书提出: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变,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任务。但是这样的要求具有普遍意义,怎样创造培养出一大批带领周边群众搞经济建设的先锋呢?仅提“为人民服务”是不够的,应加上“全心全意”。这样提升标准。这样的标准下就可以早就一大批共产党员人的积极先进分子。可以说,这就是本书的主旨与主题,也是每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主旨与主题,也是每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与现实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境界呢? 书中第一章提议“要特别能贡献”作者以典型沈浩来举证,并以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朝阳煤矿主要负责人为反证,来说明贡献不是只说不干,而是实实在在艰苦付出,甚至是生命。 书中还要求做好“最好共产党员”,还应处理好两个矛盾,一是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二是分外与分内的关系。要求实际是实现“最好党员”的方法与有效途径。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要积极主动,组织交给的任务要完成,没有明确的责任也要找事做,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做举手之劳,拔一毛而天下的琐事、点睛之事。尽管这是不起眼的毫末之细小之事,许多人不是想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而是抱着无利不起早,说话付出看回报。总是沉迷于金钱价值观中。例如,一保安在西瓜进城防护路口执勤,当一汽车司机问三环路怎么走时,递给他一支烟,他就乐意爽快地指路。当一位没礼貌或忘记叫声师傅问三环怎么走时,保安就不高兴。轻则转身背脸一言不发,重则指相反的路。结果害得外地司机在郑州兜了一圈,一圈就是12公里。 这名保安连此区区付出也要求回报。西瓜车本不准进市,保安职责是坚守,但有的瓜贩子,主动献上一西瓜,这保安就放行,他认为有付出就得有回报,心安理得接受馈赠,一来一往形成心理习惯,一发不可收拾,时间一长,上司发现,他也挣不到守护钱了。这就叫占小便宜吃大亏。 所以身为共产党员要时刻防微杜渐,形成做好事不图名,不谋利的好习惯,积小善汇大德。当然在初级阶段,谁吃谁家的饭,谁核算谁的生计中,并不强调“一大二公”。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一说共产,同吃大锅饭时,可能谁也不再增产,也不再节约。长此下去社会的有机体就会坍塌。那只是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不值一提。 我们所提倡的是在社会经济法律体制之中所作所为,。在你干你的工作,你挣你的钱,你发你的家,你做你的企业,你吃你的饭,正常情况下,量力而行做好事。 有的人不是这样,当他做企业老总时,他一年挣的盆满钵满时,全忘了工人的利益。当一个成熟钳工按市场行情应得到日工资是200元,可他却只付100元。而且还拖欠两个月的工资,甚至八月十五,春节,什么福利品都懒得派送,一时一长工人跑的一个不剩,最终孤家寡人一个。继续发家显然是一个空话。这位企业人其实就是一个共产党人,他至死都不明白一个最普通的心理,认识社会性的,都是互为作用的,谁离谁都难以成行。 中国目前有一位最慷慨最前卫的大慈善家叫陈光标,他出身卑微,小时候家里窘困,在父亲的努力下,他勉强读了中专。工作后,他勤奋努力,爱钻研技术,并把三年的理论与实践制成了一个电脑诊病的软件,很快打开了销路,收获了十多万元。他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寻找到一个修路的机会,一干就是好几年,结果发达了。从此对弱势群体开放了施舍的项目。汶川大地震时,他与施 工机械化队伍正往西安进发。闻讯后,立即前往汶川,救灾结束后,他大气地把所携带的所有器械全部留给了汶川,价值近亿元。 陈光标从此在慈善的大海中浮出水面。他毫不掩饰地说:“当我有一桶水,我自己吃,当我有一缸水时,我全家吃,当我的财富成为一条河时,供所有近水者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他对外捐出的善款几近十几个亿。并高调宣称,他将把一生积蓄全部无偿捐给社会(身后)。陈光标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也是一个个体户。他虽然有亿计财富,他所捐出的善款亦属举手之劳。这样的行为与一个男人拿出一个窝头给饥饿者,同属一理,都是全心全意的境界。 金钱多少不重要,人的能力大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全心”了没有,“全意”了没有,陈光标与季文祥相比较,你能说他们谁高谁低呢?还是哲人毛泽东评价的恰当:“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该书也有作者地位处境的局限性,如挺直腰杆敢讲真话应是一种“漂亮话”。如何比省委书记高的揭发人。在对实权者说真话时,遭到的是近十年的牢狱之灾。一般人着实不敢恭维这样引导。当一个人对环境无能为力时,决不可逞强蛮干。适应是第一位的,三国时的刘备与曹操在许昌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还是没有逞一时之能,而委以虚言应付。《星火燎原》这本书中记载了一则毛泽东巧计躲祸的故事,当毛泽东被民团捉住,一时难以脱身,情急之下,他故意落在队伍之后,从衣袋里掏出两枚银元,塞给滞后的团丁,借口逃脱。 在中共早期革命时代,他曾聪明地智慧躲过了王明,张国焘和当时中央错误的排挤和迫害。毛泽东当时仅是委员,经过他不懈地努力,最终变成党的最高领导。刘少奇是一个典型,邓小平则平安度过了艰难与曲折。 还是那句老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应是每个共产党员应遵循的原则。 书中例举的一系列事情,应是在职在岗者必遵守的游戏规则,理应担当。作为农民党员最为重要的是把自己子女教育好,把家庭经济搞好。别让社区领导,别让国家多操心,有困难自己担着,像季文祥一样在平凡里多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多做善事好事。例如,当你娱乐放音乐时,最好将音调到适当,当你倾倒垃圾时,倒到垃圾池内,当两个人为小事争执不休时,请上前明理析法,劝解,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鲁迅先生对有人难受时许多看客最为深恶痛绝,说爱看笑话的人有病,病根就是民族的劣根性,看客就是农村俗话中的“看人笑话”。 台湾作家“柏杨”写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也是揭露中国民族病根的。 台湾龙应台女士曾写下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说不》数落了人们对民生、民主、自立、自强漠不关心的麻木国民心理。要中国人自尊自爱自强。 一个民族要复兴,一个社区要兴旺发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搭把手。所以说,“每个人都很重要”,这是联合国人权署的行动纲领。今天,社区有了一个好的领导团队,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而是齐心协力地支持他们把社区各项建设继续推广开来,也是侯寨每一位共产党员和群众一份子的责任。 “要的是大家齐努力。” 一个家族的富足,要靠几代人的不懈奋斗。 一个社区的美好,也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坚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郭麦领 通过对《做最好的党员》一书的学习,使我从思想深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党员是不是优秀,首先从他的思想境界上体现出来,不只“为人民服务”,还要“全心全意”。 每个中国共产党员,在入党的第一天就该明白,我们入党,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人民奉献一生。可以说,“奉献”就是共产党员的“代名词”,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懂得“为人民服务”,这只是对每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要成为一个最好的党员,还得提一个更高标准,那就是“全心全意”。 通过看书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沈浩同志就是我们每位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好榜样。 2004年初,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当他得知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还贫穷落后时,就主动提出到这里来担任村官,一干就是六年。在他担任村支部书记过程中,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是他只认准一点:扎下根来苦干。终于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指标连年大幅度提升,而且,陆续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等。但是沈浩却因为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2009年11月6日在小岗村去世,年仅46岁。 沈浩的做法,就是一个为了党的需要和群众的呼唤,而不惜“人往低处走”的做法。但十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与他的境界和做法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其实,沈浩之所以能做到“人往低处走”,其根本原因在于思考一切的出发点,是从服务群众的,而不是满足个人利益出发。这并不是说共产党员就不能有个人利益,而是要把对群众的服务,永远摆在第一位。 2008年,胡锦涛同志视察小岗村,当得知沈浩是被村民自发按手印挽留下来连任时,高兴地勉励他说:“群众拥护你,就是对你的最大褒奖。”这一留,又是三年。眼看第二个任期又快到了,小岗村的186户当家人,再一次按下红手印,继续挽留他们心中的沈书记。然而,仅仅一个多月之后,沈浩就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小岗村。小岗村的村民们,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红手印,请求将沈浩永远留在小岗村。 其实说起来,从职务的角度讲,一个村支书,恐怕是最小的“官”了。但是,就是这个级别不高的党员,让所有党员,也包括最普通的党员,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崇高的使命,那就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不仅要时刻做标杆,而且一定要做永远为人民奉献的标杆,境界决定世界。只是我们明确入党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人民奉献一生,我们就能像沈浩这样,不管是否拥有高低的职位,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并成为人民学习的榜样。 对于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来说,都要学会讲实话而不说空话。因为空话、套话是群众最不愿意听的话,也是讲得越多,越损害党的形象的话。“讲实话”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光荣传统。什么叫“实话”?“实话”首先是实事求是的话,也就是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说,不夸大,不掺假,不掩饰,也不顾左右而言它,而且,实话一定是有一定针对性,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话。而“空话”则是言之无物,说不说都一样的话,是实现不了,对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话。 对最好的党员而言,永远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要是共产党员的工作岗位,必然是最能闪光的岗位。在最好的党员眼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他能将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能在人人厌倦的地方不厌倦,而且还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最好的党员工作时,从来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并因此创造出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奇迹。优秀不优秀,在具体做事方面会得到具体体现。对于最好的党员来说,做事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要做就做最好,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过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既然要做,就要做到让别人无可挑剔。 要想面貌大变样,对照差距学榜样,创先争优学榜样,面貌定能大变样。其实,学习先进榜样,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快速提高我们素养和能力的学习手段。 通过书中学习,像沈浩,“铁人”王进喜,雷锋还有从报纸、资料上学习的英雄李文祥,都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光辉榜样,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亮点,看到了我们中国现在,看到了我们中国的未来,以他们为榜样,来改变我们侯寨社区的面貌。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当然要继承优良传统,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仅内容要与时俱进,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用到老”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进不到老”才能永远都在超越。这就是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荣誉是让我们做的更好,任何工作只要去琢磨,就会发现总有提高的地方,也总有改进的余地。 工作没有标准、止境,而学习同样没有止境。优秀的共产党员,必然会是“学到老、用到老、进步到老”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区、乡统一领导下,在社区党支部、管委会的统一安排下,齐心协力,改变我们侯寨社区的面貌。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郭伟功 通过读《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使我感悟特别多。比如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这点我还远远达不到,还有“最好的党员怎样想”,讲的就是思想境界;“最好的党员怎样做”讲的就是工作能力;“最好的党员怎样说”讲的就是说话技巧;“最好的党员怎样学”讲的就是学习艺术。这四个方面我还远远不足,我还需要加倍努力学习,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党员,在这一方面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的章程制度,按照党的方针路线走,我要以书上各个基层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我会通过我的努力,争取入党当一名合格的党员,我会在今后带领我组群众勤劳致富,吃亏在前,享福在后。最后我会协助两委把我们侯寨社区打造成民风淳朴、宜商宜居、和谐优美的人文社区。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郭永生 《做最好的党员》一书共分为四个单元:最好的党员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说,怎样学。本书最大的感悟总结起来四个字:好看管用。以新颖的观点,鲜活的案例积极有效的操作性,比较吸引党员阅读和使用。要做最好的党员,就得全心全意,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做工作要做到位,不缺位,不越位,能补位。做事要会换位思考,更要换心感受。成功等于“笨功夫+巧心思”,我们要当创新性党员,要讲群众关心的实话,不讲贴金和敷衍的废话,敢于承诺是党性,确保兑现更是党性,要讲利于解决问题的话,只有我们认真的学习,才能干得出彩,善于学习,不满和批评都能成为进步的基石。最后通过学习这本书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做为一名党员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一名村民组长,我一定最好组里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 读后感 ——李宝霞 《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案例鲜活,书中案例的学习榜样不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使人萌发学习的动力,再者书中讲到怎样学时,不直说应该怎样办,而是分析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到底该怎么办,使人涌现学习的激情。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以实际行动争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书中列举的优秀党员都是普通人,有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做的更好,是因为他们在处理问题、面临抉择时,自觉超越个人感情,将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于奉献,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如优秀党员沈浩逆中国古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而行,在人民群众殷切呼唤他时,他不怕人往低处走,义无反顾地从省厅下到安徽小岗村担任村官,一干就是六年,工作中遇到“小我”“大我”的矛盾时,他也痛苦流泪,但最终选择了“小我”向“大我”让路,他的忘我工作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提到,对最好的党员而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要是共产党员的工作岗位,必然是最能发光的岗位。在最好的党员眼里,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最好的党员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能在人人厌倦的地方不厌倦,而且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书中列举的优秀党员一个个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仿佛在身边循循善诱;书中讲述的直白浅显的道理指导我们今后该如何去做。我感觉自己因此进步了,虽然仅仅是一点点,但我相信它一定还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不少的帮助。 《做最好的党员》一书读后感 ——李菊风 自从我社区开展“唱红歌,读好书”活动以来,党支部向我赠送了很好的学习资料。特别是这本书《做最好的党员》一书,我认为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在我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就暗暗下决心,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并且永不叛党。但,决心再大,不实践等于零,然而具体实践却是有一定困难的。正当我迷茫之际,党支部及时的向我赠送了这本书,为我怎么学,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这本书我才读了一两遍,还没有读深读透,必须继续读下去,现在我浅显的谈一下心得和体会。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党员的第一项义务就是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履行义务,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而且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目前,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与时俱进,则必然落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紧迫感,要迎接新挑战,要夺取新胜利,就必须学习新的东西为自己充电。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愿望,都有追求,都想进步,都想在政治上,事业上有所进步和提升,作为一名党员更是如此。但学了一点就沾沾自喜,就认为别人一辈子也不会超越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这一点,也就会进步到老。 二、对为人民服务的再认识 为人民服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来的,现在,会说这句话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倒戈与个人利益。如果说这个人是党员,那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党员,因为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还没有入党,不具备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时时刻刻要体现的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然而,光为人民服务还不够,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旦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和自己的誓言,只有这样,才能舍小家为大家,充分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今后,我要把《做最好的党员》这本书学深读透,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并且能为人民的利益向低处走,让主人翁的精神处处发光,为社区的经济发展而贡献,充分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大好结局。
|